来源: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网站
近年来,滁州市深入贯彻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部署,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,着力推动存量土地盘活,以土地高效利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,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提升,全市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面积由809.28亩/亿元下降至757.24亩/亿元,下降率达6.43%,居全省第二。
压实工作责任,积极推动“三块地”处置。一是摸清底数。深入开展“三块地”治理攻坚行动,分类、分辖区摸清批次、单选、增减挂批而未供土地底数,掌握各地批而未供总量和结构,梳理全市闲置土地和新增闲置土地情况,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计划,建立“一地一策”处置方案。二是任务加压。针对我市批而未供总量偏大的问题,将省级下达我市的批而未供处置率由25%提升至50%,分解下达至11个县(市、区)、园区管委会,明确处置责任和处置时限,全椒、定远等县处置率已达50%以上。三是强化调度。2024年召开“三块地”处置调度会达15余次,密切跟进各地处置进展,逐地块、逐项目梳理处置中的难点堵点,认真分析研判,推动问题化解。2024年,全市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8358亩,处置率30.96%;处置闲置土地3248亩,处置率58.68%,新增闲置土地1800亩,净处置率26.17%;处置低效工业用地5248亩,处置率100%。
坚持因地制宜,灵活选择再开发模式。一是加快“腾笼换鸟”。对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,引导进入土地二级市场,转让全部或部分建设用地使用权,为优质项目腾出宝贵空间,2024年全市采用“腾笼换鸟”方式盘活低效用地33宗、1960亩。二是支持收回收购。对符合收储条件的,由政府依法收回、收购土地使用权后,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并重新供应,2024年全市共收储12宗、610亩。三是鼓励增容技改。对企业有自行开发意愿的,鼓励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,提高土地容积率,增加建筑面积或固定资产投资,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,2024年全市共实施27宗、2648亩。
加大探索创新,提升存量土地盘活质效。一是供应计划编制突出存量土地盘活。将“节约集约用地”理念贯穿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全过程,督促各辖区优先安排存量建设用地。以市本级为例,2024年,滁州市本级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3665亩,其中存量建设用地为10236亩,占比达75%。二是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助力低效用地再开发。依据《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,按照《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》等要求,制定了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制度,指导苏滁高新区、琅琊区、滁州经开区出台了《工业用地分割转让管理实施细则(试行)》,推动了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工作规范化、程序化、精细化,有力促进了低效工业用地盘活。全市共实施工业用地分割转让10宗、957亩。
完善工作机制,源头降低闲置低效风险。一是认真落实多元化供地。认真贯彻落实多元化供地政策,2024年全市按照弹性年期出让、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53宗、2518亩,其中20年24宗、1027亩,30年29宗、1491亩。二是积极推动差别化供地。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,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分为ABCD四类,优先保障ABC类企业用地,2024年全市实施差别化供地43宗、3407亩,优化土地要素市场配置,推动工业转型升级。三是扎实开展规范化供地。推行用地“清单制”,提升工业项目审批效率,2024年全市共151宗、9909亩工业用地在出让环节形成用地清单;《工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监管合同》应签尽签,2024年全市共156宗、9583亩,引导工业企业提升项目用地强度和效益准入标准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